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60591/[摘要]:王树楠是近代“河北派”诗人群体的重要人物。学诗从黄庭坚入手,由苏轼上追韩愈、杜甫,与桐城诗派和闽派诗人的诗论有许多相通之处。他历经晚清的变局,其题画诗融入了文士的家国情怀和慷慨雄迈之气,将画家心事、诗家遭际与文人的生命理想在诗画真幻世界中进行自由转换,表现出晚清以来题画诗发展的新境界。题人物画诗勾勒图像中的自我形象,写出了儒者能吏的生命情态;题咏山水画诗与山水行旅的矛盾心态深度交织,呈现出晚清民国文人宦途中经世理想与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困惑与无奈。他的题画诗以“诗史”精神孕育“画史”意识,追求天真自然、雅逸淡泊的艺术风格,带有浓郁的文士趣味,体现了深味斯文之道的儒者在易代之际难得的家国之情和生命趣味。
[关键词]:“河北派”;王树楠;题画诗;画史意识
[基金项目]: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莲池学派文艺思想研究》(HB16WX)的阶段成果
王树楠(—),字晋卿,河北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学问淹博,自群经众史诸子百家,以至有清一代朝章国故,方书地志,都能探赜索隐,领会其旨归。论者以为集数千年北学大成。王树楠早年为文从帖括入手,擅长骈文。光绪间与桐城派名家张裕钊、吴汝纶交游,始专攻古文。刘声木谓王树楠师事张裕钊、吴汝纶,受古文法。实则他的古文出入桐城派,融才情于学问之中,汪洋恣肆而风骨谨严,开出了独具风貌的新境界。在诗歌方面,少年时喜为温李体诗,尤其酷嗜李贺诗。后亦受张裕钊、吴汝纶桐城诗学的影响,取法黄庭坚而时得韩愈怪奇拗折和李贺警丽恢诡。中年宦游南北,以纪游诸作为胜,陈衍、吴闿生认为有岑参、杜甫诸诗雄奇清壮之美。王树楠有深沉的诗史意识,诗歌多指陈时事、书写身世之感,其殷忧之情、慷慨之气也借助诗歌抒发出来。故其诗歌不期其工,自能清雄古雅,环玮特出。汪辟疆综论其诗“雄恣怪瑰亦以昌黎为宗,而特参以孟东野之凄着,李昌谷之警丽。至于律绝,浑朴而不为槎枒,顿挫而饶能沉着,直可追踪老杜,不止步趋韩轨也。”[1]王树楠尝谓学诗从黄庭坚入手,而欲上窥苏轼而救晚清诗坛晦涩饾饤的弊端。这与张之洞从苏轼上追杜甫,以求平正坦直、清切雅正的风调又有相通之处。故而汪辟疆从诗人与地域关系入手畅论近代诗坛格局,将王树楠列入以张之洞、张佩纶、纪钜维、柯劭忞为领袖的“河北派”诗人群体。目前学界关于王树楠的研究,集中在其史学、教育学方面,对其诗歌尤其是题画诗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