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层医生坚守一线战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桐城市孔城镇党员村医坚守岗位,不顾个人安危,不顾风雨寒冷,走村入户摸排武汉返乡人员名单,坚持每天为他们测量体温,并进行专业防疫知识指导与心理疏导。
村医吴义芳今年五十八岁,早已经当奶奶。疫情期间她冒着寒风冷雨到湖北返乡人员家,测量完体温,不急着“逃离”,而是留下来细心观察返乡人员的身体情况,此外她还与返乡人员交流,疏导他们紧张的心理。
家人为她担忧,让她尽量少与湖北返乡人员接触。吴义芳宽慰家人说:“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必须坚守岗位,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曹医生,赶紧到紫来花园小区,我接到电话那里有居民出现发热症状!”2月6日晚上10点左右,早已经做了爷爷的曹志海接到桐梓村村支书赵决高的电话,不顾寒风夜黑,背着急诊包与消毒装备赶到花园小区。一番问诊后,了解到该户居民并非湖北返乡人员,且身体也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症状。曹志海为这户居民配好药,离开时出于安全起见,他还对该户居民家各个角落进行了消毒。
基层医生卯足劲,冲在一线,守护着农村广大群众的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二、隔离病区的“临时妈妈”
肆虐的疫情让桐城市区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2月6日深夜,桐城市蔡店医学留观点二区仍是灯火通明,一直与当班护士同在医院护理支部书记刘琴提醒一句彭秀:“别忘了,看看小宝被子可盖好了。”
小宝是留观区一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妈妈与孩子都是留观患者,但母女俩需要一人一室,隔壁为邻,但不能相互串门,焦急的妈妈整天为独住的女儿担心……这样,留观区的齐迎春、程杰等9位护理人员就成了这位孩子的“临时妈妈”:除完成正常的护理以外,还承担起孩子饮食温饱,善良的严梦媛为孩子送上自己工作餐的牛奶、面包;精力充沛的罗芳芳向孩子推荐手机文章,教孩子如何科学洗手;淡定从容的陈峥荣讲讲笑话、耐心劝说、安抚情绪。几乎每晚值班,医务人员总是不忘悄悄地到病区把孩子的被子牵好盖实,让这个非常时期的隔离病房不再寒冷。
留观出院时,这位孩子妈妈泪流满面:“谢谢你们对孩子的真心关怀,也请你们注重自身防护,你们才是真正的人间天使!”
三、元宵节,让我们在隔离病区合张影
2月8日上午,医院隔离病区忙碌有序,昨晚深夜转诊的一位重症发热患者让大家疲惫不堪,共产党员、护士长陈小燕换上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区,兴奋地说:“今天是正月十五呵,祝大家节日快乐!”。并在张钰的隔离服上写上“元宵节快乐!”几个大字。病区的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对!把我们的祝福带给病房的患者!要让他们充满信心!”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方应根用他那特有的外地音连声赞道。
医院隔离病区以收治危重或老弱发热患者为主,对其业务能力及其防控要求很高,面对着肆虐的疫情,众多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纷纷挺身而出,走上一线。2月2日,医学硕士方应根、耳鼻喉科主治医生张乐、中医院钱田贵一起作为第二批医务人医院本部隔离病区,相互协作,并肩战斗,没有怨言,只有职责。
护士长陈小燕正月初二就参加了发热门诊工作,2月6日,共产党员的她再次请战,走进风险更高的隔离病房。她知道:去年一次车祸后的她身体还需要更好地休养;她知道:家中的两个小宝一定吵得外婆筋疲力尽,她也知道:忙于心内科急诊的爱人每晚只能睡沙发……但她更知道,这里发热疫情患者更需要她!
每次与父母通话,主治医师方应根的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要牵挂家中的孩子,注意防护,家人等着他平安归来!
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张乐的小宝刚满8个月,大宝视频时,总是喊着:爸爸早点回家。张乐郑重地说:“这场战争,爸爸是战士,战胜了疫魔后,我一定回去好好陪你们!”
……
“来来来,我们来拍摄一张合影照,记下这个特殊元宵节。”当他们完成简单的工作餐后,在医务人员的休息室里,姚慧建议。查丽梅、张琦走进镜头,一起竖起胜利的手势,齐声喊到“加油!”
洪亮的声音冲破了清冷的隔离病区,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