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区俯瞰图
11月12日
桐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闻回顾点这里)刷爆朋友圈
二十年“申名”
桐城成功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背后
有哪些故事?
一起跟随小编来看!
11月12日,桐城市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之时,桐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彬的手机也被打爆了。
在桐城的、不在桐城的桐城人都欢呼雀跃。从年到年,走了20年的“申名”之路,一场桐城与桐城的“较量”,几经波折、执着前行,最终取得了成功。
桐城文庙
欢呼雀跃。不仅因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招牌的含金量太大,更因为这种深植于民间、溶于血液的文化认同和属于“文都”特色的文化自信,都有了一个更好的“载体”。因为这一“载体”,桐城也更有底气,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书写着今朝的辉煌。
二十载“申名”之路
市区俯瞰图
桐城,距今有长达多年的建城史。明清时期,桐城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其学术成就和文化思想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桐城遂以“文都”著称。桐城更有安徽省历史文化街区4片、71项非遗名录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有历史、有名气、有资源,桐城“申名”有条件、也有梦想。“早在年,桐城就启动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后来被搁置了。”徐彬介绍。
时间来到年,原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将桐城列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考察对象。但由于当时桐城市对名城保护的意识不够,在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上走了“弯路”,名城保护工作一度放缓了步伐,错失了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机遇。
而这一“擦肩”,桐城与名城就“错过”了10年。
党的十八大以后,桐城市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作出了“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