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赞桐城这条小巷可堪称中国最宽的巷子 [复制链接]

1#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安庆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桐城老家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张家与吴家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写封加急信送给礼部尚书张英出面解决。礼部尚书张英看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回信写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收到信后,家人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六尺巷”由此而得名。

一条小巷宽不过六尺,是中国最宽的巷子。当今社会“六尺巷”就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拿出来量一量。“六尺巷就”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后人经常去走一走,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安徽省桐城市,自古河埠陆驿发达,被誉为“七省通衢”。三千年前的周朝,这里有一个因盛产油桐树而得名的古国——桐国,桐城历史悠久,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即称桐国,唐至德二年(公元年)正式建县,年撤县设市,历时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

进士故里,院士之乡,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末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余年;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镇,农工民主*创建人章伯钧,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这片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出的土地,如今桐城市已产生院士15人;桐城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人,举人人,贡生人,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人数,与同属安庆府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县进士与举人总和相比,还超越一倍有余。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桐城耆旧传》记载:“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

“铁打桐城”桐城市是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4A级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4A级*梅酒业文博园景区和3A级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是文坛“桐城派”故里、*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来源:经济网

摄影:*斌

责编:云晓露

审核:一苇过江

点击“阅读原文”立马就上桐城招聘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