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换了战场风采依旧致敬桐城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1#

*

铁血丹心,英雄本色

曾经,穿上*装,他们是一名战士,守卫着家国的安宁;今天,他们脱下了这身*绿,依然是一名“战士”,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为实现全面奔小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八一建*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向我们的战士致敬,致敬他们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人民所做的奉献。向*人致敬!

01

吴维龙:不忘*人本色爱心奉献家乡

▲左:吴维龙

吴维龙,生于九十年代初,年入伍到吉林省*区负责中朝边界防务,年退伍后立志回乡创业,年被评为全省优秀退役士兵。虽然年轻但却有很高的胆识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创办茶业公司,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勇做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短短几年时间,将维龙茶业有限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据吴维龙介绍,他的茶业公司拥有自己的近千亩优质茶树基地,年产茶叶近2万斤,产值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多户茶农的茶叶销售并对农户进行科学养茶及手工制茶经验传授。

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克成品茶有芽头—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现如今,在维龙茶叶的种植基地,我们看到的是满山遍野的茶树,一片片生机勃勃,一排排、一行行纵横交错,茶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郁郁葱葱……

02

赵亮平:守岗履责 一心为民

▲赵亮平(左一)在嬉子湖镇朱桥村走访贫苦户

赵亮平,年出生,年12月应征入伍武警安徽省总队,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同年12月退出现役,退役安置后一直从事机关工作,现任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嬉子湖镇朱桥村扶贫专干。

*人,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意味着对*的忠诚和人民的热爱,赵亮平,一个普通的退役*人,时刻牢记部队“退伍不褪色”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努力奉献着。

“对基层工作我毫无工作经验,相当于一名“小学生”,到村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基层工作,还要向村两委同志多学习、多请教,但是我心里想的只有一点,就是老百姓的事情无小事,要让老百姓满意,就必须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去。”这是他到村后召开的第一个座谈会上发言,他是这样说的,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观点。到村一年多来,他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各项扶贫资金共多万元,完成了西河圩圩堤护坡、方庄至南庄道路硬化、朱桥村扶贫车间、朱桥村美好乡村规划编制、朱桥村生态农庄项目规划、选址等20多项村中各类大小公益事业建设。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他把扶智扶到贫困的“七寸”上,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他与三家帮扶单位积极对接,共33名*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62户,引导对接有意愿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真正做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驱动”,增加贫困户造血功能,自力更生。

作为一名退役*人、普通*员,他时刻发扬着部队的优良光荣传统,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人风采。

03

“安徽好人”唐光新

▲唐光新(左一)为贫困户送上*大衣

唐光新,男,38岁,中共*员,退役*人,现任龙腾街道和平村*总支副书记,文书,曾获:“优秀士兵”称号,“安徽好人”称号,桐城市道德模范称号,安庆市“见义勇为”称号,桐城市优秀共产*员称号。

自年脱贫攻坚战打响的那一刻起,他就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对全村44户共人的贫困人口开展了多次走访帮扶,入农户、下农田、听意见、摸实情,为他们制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及脱贫计划,对所有贫困家庭情况及帮扶情况了如指掌,帮助多户发展成为养殖大户和种植大户。

年1月连续大雪期间,唐光新同志始终奋战在抗雪救灾第一线,因两委成员年龄较大,唐光新同志主动要求每晚连续值班巡查,每天均深入到五保户、贫困户家中检查房屋安全并送去棉衣棉被,1月26日深夜12点发现一处房屋积雪严重有危险,唐光新立即打电话调来志愿者,自己亲自带头爬山屋顶,清扫积雪,直至险情排除,此时的唐光新由于感冒未恢复加上劳累导致发烧,家中还有一个临产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女儿要照顾,他毅然的无怨无悔的舍小家顾大家,奔赴在抗雪救灾第一线,大雪期间排查并处理安全隐患10余起,唐光新同志时刻心系贫困户,关爱贫困户,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始终保持“退役不褪色”的*人品质。

04

叶南山:脱贫路上的践行者宣传员讲解员

▲右:叶南山

叶南山,唐湾镇大塘村色树村民组人,今年61岁,带病回乡退伍*人。他家是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稳定脱贫。在脱贫路上,他是践行者,是宣传员,是讲解员。

作为年脱贫户,他将扶贫*策了解的非常透彻。从教育扶贫每个学段学生享受多少补贴到健康扶贫的“”、“”*策,不仅自己知晓,还将这些讲给附近的贫困户听。色树组哪家享受什么扶贫*策,他都非常清楚。

对于世代居住在偏远山区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的,甚至大部分人都只能看到身边的贫困户享受到的物质帮扶,于是,有人开始不理解,有人开始埋怨,甚至有人开始吵着要申请成为贫困户等等,这些给本就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增加了又一重障碍。之前在村里工作过的叶老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谙“牵牛要牵牛鼻子”,于是便主动找那些在村民中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聊天,通过纠正他们的认识来带动其他人正确理解扶贫*策。

年大塘村到村项目大杨公路修建工程实施中遇到了难题。兰湾组贫困户华某家的地皮协调一直困扰着村委会,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多次上门协商无果,最终让叶老出面协调。有着良好群众口碑的叶老把“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讲给贫困户听,反复做工作后,终于将大杨路修建地皮协调完成,工程顺利开工。

在脱贫攻坚战中,叶南山这名老兵是一位优秀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致敬老兵!

来源|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