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桐城六中的少年时光 [复制链接]

1#

桐城六中(原青草高中)创办于年,坐落于安徽省中心镇——青草陶冲镇,占地余亩,北倚枧山,西傍扇子河,风光秀美,花木竟秀,堪为“花园式学校,乡村中都市”。年始建初中,年改建高中,年升格为安庆市示范高中。

桐城六中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校园依山傍水、别致紧凑:绿草如茵,花木竞秀,高楼林立。后花园亭阁、曲桥、玉栏、垂柳相得益彰。幽静的教学环境,宜人的田园风光,使这所富有田园特色的花园式学校更加风采迷人,魅力无穷。

以上属于官方介绍,而我,与六中的缘分,始于年。不是惯例的9月1日的开学,而是两个月后的11月。因为期间,经历了一次转学。记得那天去六中,是妈妈跟姐姐陪我去的,找了家边上的表姐作担保。转学的那个时候,我是特别厌学的,根本不想继续读书,要不是妈妈哭着说的那句“你这么小,不读书能干什么?难道真的回家种田吗?”我恐怕真不会坐在六中的教室里,开始新的读书历程。

开始的一个月,除了坐我边上的同桌外,跟其他人一个字也没说过,就跟机器人一样,听课、写作业,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后来,也许是想通了,也许是身边了有了聊得来的知己,也许是好几个初中同学都在这所学校,开始慢慢习惯这个新环境。

课余时间,跟几个玩得好可以的同学在教室外面吹风闲聊。呼吸新鲜空气,顺便看看来来玩玩的帅哥们。虽然那个年代早恋的还是很少,但犯花痴却很普遍,毕竟,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个少女梦和一个白马王子。

休息时间长一点,就在教学楼外面的大书边上嘻嘻哈哈聊八卦。大书是一个建筑,是两页张开的书页形状,寓意“读千里书行万里路”。大书边上是一个长亭,长亭上面是藤蔓。夏天的时候,绿森森的藤蔓叶刚好为我们撑起了一把长伞,不失为一个纳凉的好地方。其实,建造者初衷应该是让我们在这个地方好好学习,谁知大部分我们还是用来造就了高中珍贵的八卦记忆。当然也有几个学霸是物尽其用,早起在这晨读的,也算是没彻底跑偏初心了。

正对教学楼的是学校广场,是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除了下雨天,全校各年级学生跟各班班主任,都准时在广场上,跟着熟悉的旋律,做着整齐的广播体操。那时候其实不太喜欢做操,因为本身协调性不强,感觉不太能跟上。但现在,每每听到广播体操的旋律,反倒觉得那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只属于我们的独家记忆。

广场过去的右边是行*办公楼,跟学生的关系不大,因为老师的办公室不在这里。为了方便学生,老师的办公室设计很人性化,都在每层教学楼的中间层。行*楼的小广场,是我们每次开大会的地方。能坐在上面讲话的都是表现优异的学生,要么成绩好,要么表现佳。

行*楼过去的右边就是教室住宿楼了。虽然是为老师安排的房子,但很多学生也住在里面,因为想就近求学。一套房子老师一个人也用不上,倒也乐于出租。我是没有住老师家的。我家奉行的教育宗旨是顺其自然,不陪读不上辅导班,更不会去老师家里就近取经。

教学楼的右边是我们最爱的操场。很简陋,就是沙子铺的,却是自由的象征。高一高二有体育课的时候,操场集合,最急切的就是等待体育老师说那句“接下来自由活动”。男同学都是在操场打球,女同学大部分结对去后面的小卖铺买零食,要么就在操场闲逛。记忆最深的就是,高三的时候,为了强健体魄,早晨让我们晨跑。那个灰尘,真的是大马路上万马奔腾的实景演示,呛得我们不知道是真的在锻炼身体还是出去吃灰的。

教室住宿楼的左边是食堂,正对学校大门。除了在外住宿的,其余学生只能吃食堂,所以每到吃饭的时间,食堂总是挤满了人。大部分学生都是拿着饭碗打好饭菜回宿舍吃,因为场地宽敞还可以在一起聊聊天。洗碗都是在宿舍旁边的水池,人多的时候就得排队。

说到排队,高中应该是排队最多的时期了。开学交学费排队,打饭排队,打水排队,洗碗洗衣服排队,就连去小卖铺消费,赶上人多的时候,都得排队结账。但因为从来都是结伴而行,也不会觉得无聊。反倒是年纪越大,越是形只影单,排队的耐心也越来越小。

食堂的后面是我们最美的池塘。池塘的周围是垂柳,随风飘起的柳枝总给我们一种浪漫的感觉。到了柳絮飞扬的季节,明明是很烦人的东西,我们这班学生却十分喜爱,恍若仙境。池塘的右边有个亭子,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可惜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知道这个地方是约会圣地。虽然高中生是禁止谈恋爱的,但总归有那么几对,是不怕挨批的。对于早恋,我是中立状态,好的早恋也可彼此促进,比如我的高中班主任和师母,成就一段佳话。不好的早恋往往源于新鲜,又败于时间,反倒因为折腾耽误了彼此的*金学习时间。当然,早恋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吧,谁的青春期还没个喜欢的人呢,早恋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能说影响有正负之别。

池塘的后面,右边是艺术楼,除了音乐课,基本跟我这样的非艺术生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也没有太多记忆。右边的关系比较密切,依次是小卖铺、书店还有一个小吃店。对小吃店我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因为高中的时候生活还是比较拮据吧,没在小吃店吃过东西,最多陪朋友去买。

书店就是我师母开的。高一高二其实没怎么买书,基本都是老师统一定的,高三的时候,看别人的资料试题都是成堆的,难免有些跟风,也买了几套卷子还有复习资料,备战高考也是自我安慰吧。

如果说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么小卖铺就是我们的口粮所在了。吃饭没吃饱,下晚自习,又或者体育课没事做的时候,都会去小卖铺买零嘴。每次也就花个几块钱,也就巨满足了。现在想想,几平米的地方,有限的零食种类,却承载了我三年满满的小回忆,多么神奇。

以上就是我印象中的桐城六中,我的高中母校。但作为六中学子,我是很不够格的,没有践行常回去看看的约定。直到前不久,听说母校送完现在的这批高中生,就要毕校了,才觉得时间恍惚。但,印象中那个在田间安静而美好的六中,会一直在我的记忆里停留,不会老,更不会消失……

?精华推荐?

老妈的零食

老家的水塘

小城夏日:童年的盛夏是绿色的

那些年,我们没有手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