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桐城即将迈进高铁时代,我们只有一些小小的 [复制链接]

1#
黑龙江白癜风QQ群 http://news.zgsssh.com/zixun/1452.html

桐城东站效果图

桐城自古就是“七省通衢”,是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大别山横亘在安徽、湖北、河南之间,阻隔了南北交通。赣、楚、闽、粤等地和北方的来往,只得沿着大别山麓绕行。

桐城,这座大别山东南麓的小城,就成了必经之地。于是,便有了陶冲驿、吕亭驿这样的重要节点,来往商旅对挂车河、龙眠河也是谨记在心,毕竟如果没有桥,这两条河不啻天堑。

比如,康熙年间,大诗人王士祯奉旨祭祀南海,一路从宿州、定远、合肥、舒城来到了桐城,在桐城逗留了三四天,会会张英、姚文燮等老友,游览龙眠山、投子山后,才沿大别山麓渡挂车河、经陶冲驿南下。

王士祯《南来志》

所以,桐城文化之所以孕育成长,及至辉煌灿烂,除了龙眠山水的滋养、崇文重教的传统外,这种与外界交流便捷、利于拓展视野的交通优势,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时间推进到21世纪上半程,年,合安高铁有望在年底通车,桐城以一个县级市的身份,境内就设有桐城东、嬉子湖两个站。这座千年古城,一开始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来高铁时代。

高铁时代就要来了,桐城能做些什么?两个字:文旅。这是新时代、高铁经济、桐城优势资源共同给出的答案。

走进新时代了,人们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放在精神追求上,放在子女教育和文化、旅游消费上。不来虚的,给你一组数据: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

再看高铁经济。高铁将会放大虹吸效应,比如资金、人才等都将流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而对桐城这样的小城好处何在?那就是客流。

所以,高铁时代的城市群,功能格局将会有个重塑过程。你是当中心城市,产业功能城市,还是旅游功能城市?你得找到自己的定位。当下的桐城,如何选择,我想是不言自明的。

再过两年,池*高铁还将开通运行,并与安庆相连。届时,桐城的客流将首先来自合肥都市圈和皖南文旅示范区,再放眼看看,纵横贯通,则是上至北京、下抵深圳、西连武汉、东接杭州等长三角城市......这,莫非真是上天的眷念?

但是,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要知道,高铁时代,客流来得快、走得也快。你若没有两把刷子能吸引住游客,让他们像王士祯那样能呆个两三天,实现“快进慢出”,那就别想得太美。天帮忙,还要人努力不是?

接着,又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桐城的优势资源。桐城,咱家里有矿吗?没有。真没有吗?有的。桐城的“矿”,就是人文资源富矿:一曰文化,一曰人才。

谈文化,冠盖满京华的桐城先贤,雄霸文坛两百多年的桐城派,那些人,那些事,说也说不完。单就六尺巷,风头就盖过了绝大多数小城,领导人也来了,春晚也上了,一城一歌也播了,马上就会是电视剧《六尺巷新故事》在央视热播。该做什么,想必是不用费口舌了。连安徽代表团都按捺不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呼吁加强桐城文化保护传承、加快建设桐城文学小镇。

说人才,在外的桐城籍杰出人士济济可观,光院士,就接近二十位了。他们是桐城优秀的文化教育的产儿,是桐城当下最可倚仗的宝贵资源。那么,他们回望乡邦,什么最令他们*牵梦绕?答案,依旧是桐城文化。

桐城文化,是桐城人的共同乡愁。所以,王东明院士希望在家乡创办桐城大学。所以,上海、合肥等地的优秀企业家,创立了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所以,桐城文化建设,是最能获得最广泛支持的。

外地网友在“央视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