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录枞阳陆家湾龙灯组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预防 http://nb.ifeng.com/a/20190917/7737101_0.shtml

陆家湾龙灯

在八百里皖江的北岸,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那就是古桐城的南乡——枞阳镇。枞阳镇四面环水,东面羹脍寨湖,南临长江,西接菜籽湖,北靠白荡湖。枞阳镇是枞阳县的*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府所在地,是古老的历史名镇。陆家湾处于枞阳镇的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陆家湾的龙灯文化。人们通过龙灯这一民俗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安定、四季平安。陆家湾老龙灯会是陆家湾及县城周边区域极具影响的传统民俗活动。

线上展览

汪华君摄

陆家湾老龙灯会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末(公元年)。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相传,唐末时,长江发洪水,漂来一付龙板。小湾的渔民捞得龙头,大湾的渔民捞得龙板,各自供奉家中。后小湾的龙头,被大湾村民抢得,由大湾组织掌管。成立龙灯队。但龙头确系小湾先得,经协商谈判,龙灯以小湾为娘家,每年初二出灯必先去小湾拜年。

汪华君摄

陆家湾老龙灯会代代相传,虽经历战乱和动荡,但基本保持活动正常开展并传承。在文革时期,龙灯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被禁止;当地村民陈圣前把龙板藏于阁楼,才被完好保存下来。据说陈圣前家曾发生火灾,房屋尽毁,唯龙板完好无损。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渐富庶;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相应加大。陆家湾的老人们便商议重新组织了龙灯队。年、年、年参加三届全县龙灯比赛,均获得头彩。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陆家湾老龙灯会由当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五个自然村,近千人参加。年社会各界的资助在大湾建造了龙屋,平时老龙就供奉在那里。

汪华君摄

陆家湾龙灯有5个自然村轮流做庄筹办,每年腊月由主村召集其他村代表开会研究出灯事宜。出灯头年腊月初八请龙、扎制、裱糊、开光、点睛、送贴。正月初二出灯。出灯时伴有锣鼓开道,彩灯伴行,鞭炮齐鸣,声势浩大;随行观灯群众少则上千,多则上万;队伍蜿蜒游进,场面宏大,热闹非凡。陆家湾龙灯属板龙,共十二节,由十三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均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套路,大多已失传。

汪华君摄

龙灯在行进途中如遇有庙、桥、闸都须焚香朝拜,龙灯出行过闸必须用船装运。每到一户,香客鞭炮迎接,将龙灯迎入厅堂,焚香烧纸,顶礼膜拜;香客还愿,须给龙灯披红挂绿,待拜请完毕,龙灯在屋内屋外表演。舞龙者须技术高超娴熟,在舞龙时龙灯不能被烟花烛火点燃,龙珠掉地时也要在熄灭之前拾起,否则香客忌讳。有的香客和围观者还扯下几根龙须,以求自己和家人四季平安。

汪华君摄

陆家湾老龙灯会活动覆盖枞阳县城及周边地区,初七、十四不出灯,十三正灯,一般在正月十八上灯复,上灯复后在长江边的大矶头,火化龙皮送龙上天。上灯复的晚上,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会赶来,虔诚的烧纸焚香,顶礼膜拜;街道两侧,河滩两岸;烟花绽放,鞭炮不绝。远远望去一道烟雾直入夜空,宛如老龙遨游空中。龙架依旧供奉于龙屋,每月初一,十五均有香客慕名前来进香拜谒。

汪华君摄

陆家湾老龙灯会具有浓郁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寄托着广大民众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来源:安徽省枞阳县图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