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阐春秋大义,美千古文章写一手好文章真的很
TUhjnbcbe - 2024/8/9 1:23:00

导读:现代汉语中的熟语,大多源来有自,其中有许多可征实于《左传》。时至今日,这些熟语仍在中国人的口上笔下广泛流传,指导着人们的道德思想和言行举止,只是人们习焉不察罢了。细读《左传》,可以加深我们对熟语的理解,掌握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在欣赏叙事之真、言辞之美的同时,更可以借此观察人性的善恶,从而汲取传统智慧。

“左丘明”一名,见于《论语》,《论语·公冶长》云: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这位好恶与圣人孔子相同的“左丘明”与《左传》的作者为同一人。只是孔子与左丘明的关系,究竟是朋友,还是师徒,恐怕不易确定。

常州淹城春秋乐园

现存的《春秋》是孔子所修。此书以鲁史“春秋”为底本,参酌百国“春秋”修订而成,而其“书法”(表述方式)则寄寓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在褒贬中呈现了圣人的思想和见解。

《春秋》与《左传》“互为表里”。知《春秋》经义必须依据《左传》的叙事加以阐释发明,《观周篇》及桓谭将《春秋》《左传》的关系比喻为衣服的表里,是十分恰当的。《春秋》与《左传》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合观两书,自能事义兼备、相得益彰。

《左传》据事直书,以史传经,得史学之真;书中阐明经义,含有丰富的道德伦理思想,得哲学之善;其叙事写人,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得文学之美。《左传》兼真善美而有之。

《左传》文章,垂范千古,其叙事技法,工侔造化,最为后人称美,被奉为圭臬,桐城派所标举的古文义法,即根源于《左传》。作为史书,《左传》主要以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只有在不可能做到完全实录的私语、心理及其他细节上,才加插虚构和想象成分,以保持叙事的完整性。

鉏麑触槐

如《左传》记晋灵公派鉏麑(chúní,晋国著名的大力士)去刺杀相国赵盾(公元前年—公元前年),鉏麑清晨前往,赵盾寝室的门已经打开,赵盾穿好朝服准备上朝,由于尚早,坐着闭目养神。鉏麑感叹说,赵盾不忘恭敬,实为百姓之主,因此不忍杀之,但又不能弃君之命;两难之下,便把头撞向赵盾庭中的槐树而死。鉏麑死前的自言自语,谁能听到?应是《左传》作者潜心揣摩当时情景而代人拟言的结果,鉏麑不一定说过这样一番话。

又如《左传》写秦晋崤之战,对战争的具体过程写得很简略,但对战争前后的一些场景,却写得活灵活现:蹇叔哭师、挥泪送子,幼童王孙满的预言,郑商人弦高犒劳秦军,文嬴请求晋襄公释放三帅,秦穆公素服郊次、向三帅谢罪,先轸不顾而唾等精彩场面,从不同角度、全方面演绎了这场战争。

《左传》作者在安排情节上有很深厚的功力,他以小说家的用笔,来写史家的著作,非常引人入胜。由此可见,《左传》确具有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技巧等小说元素。不过,《左传》毕竟是史书,它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历史,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像后世的小说那样属有意创作(虚构)。

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就是赵盾

以《左传》言辞为例,说明其所具现代价值和意义。现代汉语(尤其是粤语)中的熟语,大多源来有自,其中有许多可征实于《左传》。时至今日,这些熟语仍在中国人的口上笔下广泛流传,指导着人们的道德思想和言行举止,只是人们习焉不察罢了。细读《左传》,可以加深我们对熟语的理解,掌握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在欣赏叙事之真、言辞之美的同时,更可以借此观察人性的善恶,从而汲取传统智慧,立德行善。

兹略举今日仍然习用而源于《左传》的熟语如下:

多行不义必自毙

信不由中

众叛亲离

大义灭亲

怙恶不悛

城下之盟

人尽可夫

一鼓作气

风马牛不相及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假途灭虢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玉帛相见

(行将)就木

退避三舍

有恃无恐

知难而退

食言

东道主

厉兵秣马

先声夺人

畏首畏尾

铤而走险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各自为政

问鼎中原

染指

狼子野心

知难而退

刚愎自用

困兽斗

筚路蓝缕

鞭长莫及

尔虞我诈

余勇可贾

摄官承乏

从善如流

病入膏肓

痛心疾首

无有斗心

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马首是瞻

三不朽

举棋不定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班荆道故

楚材晋用

上下其手

叹为观止

宾至如归

包藏祸心

尾大不掉

数典忘祖

尤人而效之

执牛耳

三折肱知为良医

富而不骄

视民如土芥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蹇叔哭师

秦穆公准备偷袭郑国,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秦穆公骂蹇叔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上文所列,尚未包括一些根据《左传》叙事而创造出来的熟语。如春秋时期,常见嬴姓的秦与姬姓的晋通婚,故后人便称姻亲作“秦晋之好”。此外,今语中有一些表达生活体验和传统智慧的谚语,与《左传》古语契合无间,如今人说“欺山莫欺水”,水性柔弱,容易使人溺毙。《左传》亦云:“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引者按:此为后世“狎玩”一词所本),则多死焉。”说出不能因水柔弱而戏弄它的道理。

上举熟语,古今用法,或同或异。就其适用范围而言,如“内子”原为卿大夫正室之称,除《左传》外,还习见于《礼记》。粤语沿袭这种称谓,但没有等级之分。再如“玉帛相见”,语出僖公十五年。玉帛原指圭璋和束帛,执玉帛相见,表示以礼相待。香港粤语说男女二人“玉帛相见”,指他们以礼相待,讳言赤裸相见的事实,体现中华文化含蓄委婉的特点。

就其褒贬义而言,“食指动”和“染指”两词,同出《左传》宣公四年所记: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公子宋吃,公子宋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食指,即位于拇指与中指之间的第二指。“食指动”或食指大动,预示将有口福,古今同义。“染指”原来不过是指伸指蘸物,品尝食品,后人赋予它整个故事的含意,使之带有取非分利益的贬义色彩。粤语则保存宋代以后的比喻义,用它来指称参与做某种事情,不含贬义。

晋楚争霸的鄢陵之战

又,“甚嚣尘上”原指晋、楚对决时楚王登车窥探敌情所见,仅表示兵士喧哗、尘土飞扬,后人用此比喻传闻流行或议论喧腾。香港粤语仍保留其中性用法。

又如“人尽可夫”,原意是指人人皆可为丈夫,而父亲有骨肉关系,只有一人,两者不能相比。香港粤语则用为贬义,指妇人不守妇道,放荡淫乱。

由此可见,《左传》语汇丰富,后人可以按照社会生活所需,赋予这些语汇新的内涵。

综上所述,《左传》兼真善美而有之,是传统文化的宝库。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左传》,汲取其叙事和言辞中所包含的文化养分,既可使文辞优美,也能令精神富足。

(本文作者许子滨岭南大学教授,单周尧香港大学荣誉教授)

名誉主编饶宗颐

陈鼓应吴震马彪康震等著

文化,她其实一直长在我们心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她又何曾湮灭?

在这喧嚣的时代,大陆港澳台40位大家带你一起重温55种中华元典!

1
查看完整版本: 阐春秋大义,美千古文章写一手好文章真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