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通讯员水从泽摄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文化以自己的卓异风采和如椽巨笔,在江淮大地的岁月年轮上镌刻了彪炳史册的诗行,也为中华文化的巨幅长卷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华章。
安徽既处于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又是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独特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孕育出安徽文化的多元组合和绚丽多姿
安徽位处华东腹地,境内长江东去,淮河奔流,天然地把全省划分为淮河以北、江淮之间和皖南地区三大区域。作为在这片厚土上繁衍生息的江淮儿女的伟大创造,安徽文化受地理环境对区域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三大区域在中华文明浩荡奔腾的历史长河中,各以自己的个性风貌卷起耀眼的潮头浪花。
淮河以北地势平坦,辽阔无垠,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也是孕育中华文化茁壮生长的一方沃土。从春秋早期辅佐齐桓公创五霸之首的管仲,到汉高祖著名谋士及军事家张良;从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兼文学家老子和庄子,到名垂千古的无神论倡导者桓谭;从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代枭雄曹操,到闻名遐迩的著名医学家华佗;从汉末第一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到开创魏晋风骨的建安文学……广袤的淮北大地在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
江淮之间丘陵舒展,沃野绵延,不仅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还是唐宋以降中华文化发展的繁盛之地。从名扬海内外的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到深刻反映人民苦难的唐代大诗人张籍、杜荀鹤;从执法如山的北宋名臣包拯,到宋代诗词风气开拓者梅尧臣、张孝祥;从扫平群雄创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激荡清朝文坛两百余年、名家辈出的桐城文派;从驰骋晚清政坛和疆场的名臣李鸿章及淮军,到中国讽刺小说代表作家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从中国现代美学泰斗朱光潜,到通俗文学巨匠张恨水……美丽富饶的江淮之间,在我们伟大民族跋涉前行的历程中,演奏了中华文化的华彩乐章。
皖南地区山峦起伏,群峰竞秀,不仅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闻名中外,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更彰显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从驰骋中国商界数百年、享有“无徽不成镇”之誉的徽商,到儒风昌盛、被誉为“东南邹鲁”的徽州一府六县;从新安理学、皖派经学对诸多文化领域的广泛影响,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派建筑、徽州园林、徽州三雕等全面繁荣;从白话文倡行者胡适与陈独秀一起掀起新文化运动,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和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皖南地区壮丽的文化景观,在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留下了多少青史流芳的动人故事和伟岸身影。
安徽版图仿佛一片手掌形的树叶,上部北边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市,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河南、山东接壤,具有明显中原齐鲁文化的因素和风情。中部西边的六安、安庆与湖北毗邻,东边的滁州、芜湖、马鞍山与江苏相连,楚文化和吴文化在这里不乏遗风和色彩。下部南边的宣城、黄山、池州等市与浙江、江西交界,其文化也自然包含越文化和赣文化的成分及要素。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安徽既处于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又是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过渡的桥梁纽带;不仅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演变,东西文明也这里汇聚交流。独特地理环境和文明积淀,孕育出安徽文化的多元组合和绚丽多姿,这与全国其他省域文化相比,特征尤显突出。
安徽文化在中华文化漫长演进历程中,峰峦迭出,代有高峰,与其他省区比较,特征鲜明,更难能可贵
距今20万年前,今天巢湖地区就开始有古皖人活动,传说中的有巢氏在此带领远古先民构木筑巢。安徽已发现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蚌埠双墩遗址、蒙城尉迟寺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潜山薛家岗遗址等。凌家滩遗址考古出土的大量石刀、石斧、石铲等生产工具,玉鹰、玉龙、玉人、玉猪等祭祀礼器,说明当时江淮先民生活不仅已出现等级明显的社会结构,步入文明方国的时代,而且已形成相当成熟的生产技能和审美意识,拥有加工制作生活用品和磨制工艺祭祀品的技艺。
中华文明演进到春秋战国时期,迈入构筑民族思想精神基座的轴心时代。盛况空前的诸子百家争鸣及其学术文化发展,以中原地区的齐鲁文化为重要源头和核心主干,逐渐由北向南辐射拓展,推动华夏文明整体演递前行。伴随中华文明发展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逐步南移,安徽三大区域的文化在不同时代轮番上演威武雄壮、绚丽多姿的历史正剧,成为演绎中华文明的重要舞台。这一点,只要与全国其他省份略作比较,即可见出差异。
安徽在久远的先秦涌现管子、老子、庄子等震古烁今的文化开派大师,魏晋及唐宋拥有“三曹”、“竹林七贤”、包拯、朱熹等名垂千古的历史名人,而且在明清时期,徽商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首、桐城派执清朝文坛之牛耳,及至现代,陈独秀、胡适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安徽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漫长演进的历程中,常常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可谓峰峦迭出,代有高峰,这与全国其他省区比较,既特征鲜明,更难能可贵。
重新审视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以新的观念和手段激活其勃勃生机,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影响力
安徽文化是江淮儿女性灵智慧和才情气概的结晶,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和宝贵财富,更是我们今天建设美好安徽的珍贵资源和激励力量。继承、保护、利用、开发这份文化遗产,我们先辈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精神,就会像滚滚江河奔腾而来,灌溉和滋润我们的心田。我们对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重新审视,以新的观念和手段激活其勃勃生机,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影响力。简略说来,似有三个方面尤为值得注意和着力。
其一,提炼安徽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底蕴深厚的安徽文化积淀着江淮儿女的深沉精神追求,也寓含着江淮儿女的历史文化基因。多年来,人们对安徽文化特征既有逐个的总结提炼,也有整体特性的归纳描述。前者如对徽商的特点用“贾而好儒,以义谋利”概括,对桐城派的特征用“崇文重教,经世致用”阐发等;后者如年3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黄山松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这里托物言志,以物的特性象征人的品格,表达安徽人民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精神风貌,在当时产生良好反响。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尊重地域文化的多元与差异,从整体上对安徽文化的特点和标识进行挖掘与阐释,充分展示安徽文化的丰厚内涵、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为加快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深切的文化认同和有力的精神支撑。
其二,增强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价值。安徽文化资源丰富,除了有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3顶桂冠于一身的黄山等众多名山秀水外,亳州、寿县、歙县、安庆等11个县市入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堪称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影响力,离不开对江淮大地上每个重点历史遗址和文化项目的精心谋划、悉心打造,使其发挥更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价值。如位于含山县铜闸镇的凌家滩遗址,决不应将其仅作为考古遗址看待,而应深入梳理和发掘凌家滩考古的文化内涵,建构富有魅力的远古文明城邦小镇,形成考古研学和旅游基地。再如安庆作为中国戏曲之乡,不仅应重视各专业剧团对黄梅戏的传承、创作和演出,还应根据黄梅戏在当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现实,在适当城区打造“黄梅戏风情街”,为本市及外地民间戏剧爱好者提供唱戏、斗戏和交流经验的舞台,使戏曲之乡的美名远播四方。
其三,谋划文化项目的整体布局和联动发展。不论是文化遗址、文保单位,还是文化场馆、文旅项目等,都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具体市县范围内,因而以往文化产业的规划、立项、实施和运营等多半在各行政区域内进行。伴随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以及人们文化审美水平的提高,增强和提升安徽文化的整体影响力,亟待立足更高站位,从大的片区乃至安徽文旅发展一盘棋的视角,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和框框,加快整合和打造跨区域的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如长江横贯安徽南部多公里,串联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诸多城市文明和风景名胜,串点成线整合现有各市各类规划及品牌,营建长江文化休闲最美旅游路线,对于促进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无疑可发挥积极作用。
安徽人杰地灵,文化灿烂,类似这样可以从更高层面重新整合、升级和创意的各类文化产品不胜枚举。只要我们善动脑筋,不懈努力,安徽文化一定能够更好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