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展恩华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社会,身处下层的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然而,这可是一条窄得不能再窄的独木桥。
这桥就是人生的“龙门”,跳得过,咸鱼也可翻身;跳不过,你就算是一条鲛也只有在渊底呻吟。
要想过得独木桥,你首先得成为一名学霸。
在平阴历史上,谁又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学霸?
这第一学霸的称谓,非朱续孜莫属。
朱续孜,字无逸,号勉亭。平阴县让庄铺村人,乾隆乙酉科贡元,乾隆卅三年(年)戊子科举人、解元。
先说“解元”这一名头。解元是乡试魁首,也就是全省考试的第一名。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大家知道,明清两代山东共举行了次乡试(明代88次,清代次),一次总共产生了位解元。多年后,平阴才又出了个山东第一(孙昊),几百年不遇,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朱续孜连中贡元、解元,在科举时代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在写作方面,更是文采斐然。朱续孜的文章功底很是了得,他一生有很多著述,今只有《基福堂文稿》《基福堂诗稿》传世。从桐城派姚鼐、性灵派袁枚等文学巨匠的赠诗和题句中,可见他的才华之超人。
朱续孜不仅是位才人,也是一位好官。作为政府官员,朱续孜的政绩也颇为不俗。他虽说不是党员,却同样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有着“以民为本”理念。在署理仪征县事期间,革除了许多弊政,令当地风气为之一新。为此,漕运总督管干珍特意画了一幅《沙渚放帆图》来表彰他,当地百姓也写了《德政歌》来歌颂他的事迹。
随后,朱续孜补砀山县令,“下车伊始”(人刚到岗),正好碰到青州、徐州一带闹饥荒。在赈灾过程中,朱续孜创造性地把赈票当作籴票,让灾民凭票领取粮食,随到随发,整个过程秩序井然。在保持粮价稳定的同时,杜绝了商人和政府官员从中牟利的弊端。砀山县百姓对此十分感动,称朱续孜为“活菩萨”。
真可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直到今天,说起朱续孜来,当地老百姓还依然念他的好。
朱续孜乞假归田后,很关心本县事业发展。在平阴县城西北隅,有一处有名的建筑叫瞻阙楼,是明代平阴贤士、参政孙珫所建。他看到楼已倾圮,他就主动捐款并积极募捐,把楼重新建了起来,其所撰《重修瞻阙楼记》载入《平阴县志》。
朱续孜还是嘉庆版《平阴县志》的总纂,为家乡的史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作者三口之家,右为展恩华先生)
作者简介:展恩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精神家园的守望》、《草庐漫话》、《生命的圣宴》;诗集《平阴吟赞》;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羌山见证》《铸梦》;报告文学集《叩问大地》;长篇小说《梅庄旧事》等多部著作。长篇小说《梅庄旧事》荣获济南市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合著)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