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平台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x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这个过程是完全免费的,请您不必担心。
文
妍妍
编辑
妍妍
前言张廷玉,这位曾深受康熙和雍正器重的老臣,却在晚年与乾隆帝之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张廷玉竟然逼迫乾隆写下保证书,意图保障自己的家族安全。然而,乾隆的回应却是抄家并取消张廷玉的太庙祭祀资格,与鄂尔泰同罪。
这场权力的角逐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恩怨与较量?张廷玉为何走到这一步,而乾隆又为何如此决绝?
从翰林院到大学士:张廷玉的崛起之路张廷玉,这个名字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于显赫之家,父亲张英是大学士兼翰林院编修,张廷玉自小就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
康熙三十九年(年),28岁的张廷玉金榜题名,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
在康熙朝,张廷玉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他先后担任检讨、刑部左传郎、吏部官员等职务,虽然升迁速度不算特别快,但也稳扎稳打,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雍正即位之后。雍正元年(年),张廷玉被任命为皇子师傅,随后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又授翰林院掌学士、户部尚书。
短短一年之内,张廷玉的官职连连升迁,俨然成为新朝的宠臣。雍正三年,张廷玉更是被委以重任,署理大学士,次年实授。从此,他成为朝廷最高决策层的一员,直到退休前都一直担任这一要职。
张廷玉之所以能得到雍正如此器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张廷玉才能出众,办事能力极强。他能准确领会皇帝的意图,并将其完美地转化为诏谕规制。
每当雍正要下达谕旨时,只需口授圣意,张廷玉就能立即写好,呈给皇帝过目后即可下发。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深得雍正赏识。
其次,张廷玉工作态度极为敬业。在雍正对西北用兵期间,他白天陪侍在皇帝左右,为雍正出谋划策;晚上回到寝室后,还要处理未完成的事务,并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安排。即便在平日里,他也常常工作到很晚,有时半夜想到某事感觉不周全,还会起身重新处理。
再者,张廷玉在雍正朝做出了两项重大贡献:完善了清朝的奏折制度,固定了密折的方式;制定了军机处的工作规程。这两项工作都对清朝的政治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雍正对张廷玉的赏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扬上,还给予了实质性的奖赏。他多次赐予张廷玉府邸,其中包括一座位于圆明园南面的旧园,方便张廷玉就近奉召。
此外,雍正还经常赏赐张廷玉茶叶、茶具和银两,甚至一次性赏赐了一所价值三万五千两银子的典铺。在官职上,张廷玉还得到了少保头衔和一等轻都尉的世职。
更令人惊讶的是,雍正临终前,还留下遗命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是当时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高荣誉,而张廷玉作为汉臣,更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张廷玉与鄂尔泰的明争暗斗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暗流涌动。在雍正朝后期,另一位重臣鄂尔泰的崛起,为张廷玉的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
鄂尔泰,满洲镶蓝旗人,虽出身平平,但因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得到了雍正的赏识。雍正即位后,鄂尔泰被迅速提拔,先后担任江苏布政使、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等要职。
在西南地区任职期间,鄂尔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改土归流、发展经济文化、兴办学校等,颇受百姓爱戴。
雍正十年,鄂尔泰被召回京城,出任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几乎取代了张廷玉的地位,成为雍正的又一位宠臣。雍正对鄂尔泰的赏识不亚于对张廷玉,甚至称他为"第一好大臣"、"目今第一良臣"。
然而,张廷玉和鄂尔泰这两位雍正朝的重臣却是面和心不和。张廷玉自恃资历老、功名高,对于鄂尔泰的快速提拔颇有微词。而鄂尔泰性情傲慢,行事张扬,对张廷玉也不甚恭敬。
两人共事十余年,见面交谈的次数寥寥无几,每当鄂尔泰有过失,张廷玉便借机讥讽,让鄂尔泰难堪。随着时间推移,张廷玉与鄂尔泰的矛盾逐渐公开化,两大阵营的雏形已然形成。
虽然两人都没有刻意结党,但因二人而发展的姻亲联盟、门生门客的对立,以及朝中满汉大臣之间的分庭抗礼,已经成为朝廷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现实。
雍正驾崩与乾隆初年的政局雍正十三年(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朝廷的平衡。因贵州改土归流引发叛乱,鄂尔泰因处理不当被削去伯爵。
张廷玉抓住机会,企图陷害鄂尔泰。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雍正突然驾崩,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雍正临终前,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辅佐年轻的乾隆帝,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这本是雍正为了保证政权平稳过渡的安排,却无意中为日后的党争埋下了伏笔。
乾隆初年,张廷玉和鄂尔泰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新君登基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在平定苗疆一事上,张廷玉一党的张照因假传圣旨触怒了乾隆,遭受重罚。
鄂尔泰一党见状,想要落井下石,欲置张照于死地。然而,年轻的乾隆帝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
他看穿了其中的党争,采取了"既不使一成一败,亦不使两败俱伤"的平衡策略,宽赦了张照。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乾隆的仁慈,也显示出他不愿被任何一方势力所左右的决心。
张廷玉的逐步失宠尽管乾隆初期对张廷玉还算恩宠有加,但随着时间推移,张廷玉的处境逐渐变得艰难。乾隆元年(年),张廷玉晋升为三等子爵,两年后又被封为世袭三等伯爵,隔年再加太保。
然而,这些看似荣耀的封赏,实则成为了他日后被清算的资本。乾隆六年(年),转折点出现了。
刘统勋向乾隆参奏张廷玉结党营私,指出张廷玉的桐城亲朋在朝中任官者众多。这一奏疏引起了乾隆的警觉,他开始对张廷玉及其势力进行全面清洗。
乾隆采取的措施包括:对张廷玉的门生姻亲如汪由敦、朱荃、严瑞龙等人进行惩处,或撤职或抄家或治罪。到乾隆三十六年时,张廷玉家族除一子名列仕籍外,其他成员已无一人在朝为官。
此外,乾隆还改革了军机处的结构,重用满人,以满族人为首席军机大臣,并让自己的近臣进入军机处。这一举措表面上是为了限制党争,收拢皇权,但也不乏轻汉臣重满人的意味。
乾隆八年(年),张廷玉被免去伯爵世袭。尽管张廷玉年事已高,多次请求致仕,但乾隆却以他已配享太庙为由,要求他必须在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做法既显示了乾隆对张廷玉的不信任,也体现了他借尊荣之名行打压之实的策略。
张廷玉的悲惨结局直到乾隆十五年(年),乾隆才终于批准了张廷玉的致仕请求,并命他来年春天离京。然而,这并不是张廷玉苦难的结束,而是新的磨难的开始。
张廷玉十分看重身后的荣誉,特别是配享太庙一事。他希望能得到乾隆的一纸诏书作为保证,乾隆虽然照做了,但对张廷玉的种种行为却越发不满。
当张廷玉因天气严寒和脚疾而让其子代为谢恩时,乾隆更是大为光火,认为这是对皇恩的不敬。
几天后,乾隆就削去了张廷玉新晋封的勤宣伯爵位,还说他实际上不配享太庙。虽然乾隆最终还是准许了张廷玉的请求,但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已经预示着张廷玉的处境岌岌可危。
当张廷玉准备离京时,又恰逢乾隆皇长子去世。乾隆借此机会再次责备张廷玉不合礼仪,一怒之下收回了配享太庙的成命。就这样,张廷玉只能以大学士的头衔黯然返回故里。
然而,张廷玉的噩梦还没有结束。不久之后,因其亲家朱荃牵涉入吕留良案,乾隆再次对张廷玉发难。他指责张廷玉勾结小人,贪赃枉法,下令查抄了张廷玉的全部财产。
虽然后来从轻改为罚金,但乾隆仍要求张廷玉交出为官五十年来所得的各项御赐物件。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张廷玉一生功绩的全盘否定。
乾隆二十年(年)三月二十日,饱受打击的张廷玉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的太庙配享,乾隆最终还是在他死后给予了。
然而,这份迟来的"恩典",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乾隆看在雍正的面子上所做的表面功夫罢了。
结语张廷玉的一生跌宕起伏。从雍正朝的宠臣到乾隆朝的弃子,他的命运折射出了清代中期复杂的政治生态。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悲喜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权力更迭的缩影。透过张廷玉的起起落落,我们得以窥见帝王心术的变幻莫测,以及权力游戏中人性的复杂多面。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