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选本批评与归有光散文明文第一的争论
TUhjnbcbe - 2024/10/26 17:17:00

在当下的文学史叙述中,归有光多被视为明代散文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在世时,声名并不十分彰显,后来钱谦益推重归有光,称赞其散文为“三百年第一人”(归庄《吴梅村六十寿序》),归有光的文学成就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不过,“明文第一”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与讨论,清代选家通过选本的序言、选文、评点等方式有意无意地参与了这一论争。

《古文辞类纂》资料图片


  清代不少选家在编选明代散文选本时,往往将归有光散文置于重要位置,但对称其为“明文第一”的说法持保留意见。黄宗羲编有《明文案》《明文海》《明文授读》等选本,其《明文案序(上)》《明文案序(下)》两篇序文,对明代散文的发展演变作了全面的论述。在他看来,明代文章的正宗至少包括宋濂、方孝孺、杨士奇、李东阳、王阳明、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赵贞吉、赵时春、艾南英等人。黄宗羲并不认同以归有光散文为“明文第一”的说法,认为如果除去其散文中的“叙事之合作”等因素,归有光的散文甚至不如宋濂。当然,黄宗羲也肯定了归有光散文的成就,其《明文授读》选归有光文11篇,位列方孝孺、钱谦益、宋濂、唐顺之、王慎中之后,与王阳明、艾南英并列第六。黄宗羲在《郑禹梅刻稿序》中同样不认可以归有光散文为“明文第一”的说法,认为文章家推归文为第一“已非定论”,但他也提出,归文在“得史迁之神”“一往情深”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影响很大,特别是写女性的那些散文,情深意切、可歌可泣,可长留天地之间。


  张汝瑚评选有《明五大家集》《明八大家文集》《明十一大家集》等选本,这三种选本均选录了归有光与宋濂、方孝孺、唐顺之、王慎中五人的文章。崔征麟编选《明四大家文定》(现存三种),归有光与方孝孺、唐顺之在列。孙琮编选《山晓阁选明文续集》,对归有光、钱谦益两家推崇备至,选归有光文一卷半计34篇,选钱谦益文二卷半计64篇,两人选文占整书一半。孙琮认为,归有光的文章“遒上雋永,允称作者”,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反对复古派险僻幽昧文风中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归有光在清人编选的多个散文选本中有“八大家”之一的美誉。刘肇虞编选《元明八大家古文》,将元代的虞集、揭徯斯,明代的杨士奇、王阳明、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艾南英列为“元明八大家”,与归有光并称的明代作家有五人之多。刘肇虞认为,这些人的文章各有特色,难分高下。李祖陶编选《金元明八大家文选》,将金代元好问,元代姚燧、吴澄、虞集,明代宋濂、王阳明、唐顺之、归有光八人列为“金元明八大家”,与归有光并列的明代作家有三人。李镕经为该书作序时提出,这些人的文章“皆一代之精英,所结不越乎唐宋亦不局于唐宋者”。近代以来,在王文濡编选的《明清八大家文钞》、徐世昌编选的《明清八家文钞》、钱仲联编的《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中,归有光均入选“明清八大家”。


  顾有孝编的《明文英华》选明代作家人,选文篇,人均选文不到3篇,选归有光文9篇,位列宋濂(18篇)、钱谦益(14篇)、方孝孺(11篇)等人之后。潘耒在《明文英华序》中提出,就作者及文章风格而言,可称为明文“英华”的主要有宋濂、方孝孺、吴宽、王阳明、唐顺之、归有光、钱谦益、黄淳耀等人。薛熙编选有《明文在》,他认为明代最重要的散文家是宋濂,文章“正派”则包括方孝孺、苏伯衡、杨士奇、王阳明、唐顺之、归有光等人。徐文驹、罗景泐编选《明文远》,将归有光与宋濂、方孝孺、唐顺之、王阳明等人作为明代散文的主要代表人物。可以看出,在诸多选本中,归有光散文的确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言古文者终以顺之及归有光、王慎中三家为归”。这些选本基本上都将归有光与宋濂、方孝孺、唐顺之、王慎中等人相提并论,但不少选本对归有光的评价与选录其文章的篇数均比不上宋濂、方孝孺、唐顺之等人。归氏散文“明文第一”的说法并未获得选家的普遍认可。


  而在桐城派所编文章选本中,归有光文章则被视为“明文第一”。方苞奉命编定《钦定四书文》,其中《钦定正嘉四书文》共6卷,选文篇,选归有光文最多,达34篇。方苞认为,归有光的时文“实能以韩、欧之气,达程、朱之理,而吻合于当年之语意”,“后有作者,不可及也已”。据清末萧穆《刘海峰先生唐宋八家文选序》所言,刘大櫆编选有《唐宋八家文选》,虽名为“八家文选”,其实选录了十一家文,八家之外,在韩门附李翱文6篇,在苏门附晁补之文2篇,明代则选录了归有光一人之文33篇。刘大櫆还在《汪在湘文序》中发出了“其在明代,惟归氏熙甫一人”的赞美之词,足见其对归有光文章的重视。姚鼐在编选《古文辞类纂》时明确构建起桐城派文统,把归有光作为连接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的桥梁,所以他在明代也只选了归有光一人之文,选文高达32篇,并对归有光文章作出高度评价。例如,评《女如兰圹志》时说“此等小文,无依傍,绝高古”,称《项脊轩记》为“此太仆最胜文字”,赞《畏垒亭记》“不衫不履,神韵极高”。因为《古文辞类纂》的巨大影响,归有光在桐城派建构的古文统绪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梅曾亮编选的《古文词略》、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吴汝纶编选的《桐城吴氏古文读本》都沿袭了姚鼐的做法,明代部分只选归有光一人之文。所以,王文濡评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时直接提出“桐城派实从震川得来”。


  需要指出的是,桐城派所编的选本并不是一味赞扬归有光文章,有时也会点出其不足之处。例如,方苞认为有人评价归文达到《史记》《汉书》的高度,这“未免太过”;姚鼐评归文时提出其有“首尾琐细语,尚宜剪裁”的弊病。当然,这些批评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认同归文“明文第一”的地位,而是表明他们对归文的优点和不足有比较清晰的认知。


  在编选的选本中,黄宗羲、刘肇虞、李祖陶、方苞、姚鼐等清代选家对选录的大多数归有光文章都进行了评点,而且经常用归文作为参照系评判其他人的文章,评点内容涉及散文创作的文法、义理、情感等诸多层面。这些选家从不同角度作出的评析,在确立归有光散文经典地位的同时,也极大丰富了清代散文理论的内涵,推动了清代散文创作实践的发展。而引入选本批评的视野,对我们认识归有光散文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也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明代散文选本文学批评研究”(20XZW)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武海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选本批评与归有光散文明文第一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