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国人杰地灵之地苏州,20个杰出文人
TUhjnbcbe - 2023/9/9 3:11:00
北京好看皮炎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一、范仲淹(年8月29日~年5月20日)

籍贯:江苏苏州吴县人

杰出地位: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皇祐四年(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皇佑四年(年)病逝于徐州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宋太宗端拱二年(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出任泰州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年)至天圣四年(年)完成,全长约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年),北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治家和*事家、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二、唐寅(年3月6日~年1月7日)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杰出影响力:唐寅为“明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是苏州有名的文人墨客之一。唐寅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

唐寅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

三、(年4月17日~年8月7日)

籍贯: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

杰出影响力: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金圣叹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圣叹的最大贡献,在于最早提高小说与戏曲的应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文学提倡者,并开创了细读文本的文学批评方法,成为中国史上最有创意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小说批评的领域更是首屈一指。

20世纪新文学运动中,文学史家都赞扬金圣叹,胡适认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胆色;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但因为他攻击《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度被中国大陆学者批评为反动和"封建旧社会统治阶级代言人"。金圣叹在哭庙案中服刑,又被清末革命*尊为抗清先烈。

金圣叹所写评点之详尽细致,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前所未有。在小说批评领域,他的权威地位超越王世贞、李贽和钟惺诸大家,继后的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与张竹坡评《金瓶梅》,亦屈居其下。李渔赞赏独有金圣叹能指出《西厢记》优胜之处,深入至一字一句;清人如冯镇峦、毛庆臻都赞赏金圣叹《水浒传》评语匠心独运,周作人说"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金圣叹评语具原创性,个性分明,趣味盎然,而且准确清晰,细致入微,着眼于个别字词的艺术功能,远胜于中国其他诗话的含糊笼统。

四、文徵明(年4月17日~年8月7日)

籍贯: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明代书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文征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文征明传世书作有《西苑诗》、《渔父辞》、《北山移文》等。

五、顾炎武(年7月15日~年2月15日)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昆山)千灯镇人

杰出影响力: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字忠清。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成为开启一代学术先路的杰出大师。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顾炎武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所倡导的学术话语和学术理念以及他所开创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曾对清代乾嘉学派产生过广泛的震撼,引起了乾嘉学者的普遍共鸣,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六、范成大(年6月26日~年10月1日)

籍贯:江苏苏州平江府吴县人

杰出影响力: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南宋四大家之一。字至能,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苏州平江府吴县人。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范成大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治家,尤其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首,更是让他成为中国古代时期田园诗当之无愧的领*人物。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范成大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职责范围内,兴利除弊,不遗余力。

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

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作为旅行家,范成大比不上徐霞客,但作为士大夫和诗人,范成大的精神世界却远比徐霞客这样的“专业”旅行家丰富。范成大乃南宋诗坛巨匠,与陆游、杨万里等并称“中兴四大家”,以“清新妩丽”而又“奔逸俊伟”的诗风驰名于世。范成大是一个眼界开阔、感觉敏锐的观察者。因此,范成大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旅人。

七、冯梦龙(年~年)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杰出影响力: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梦龙勤于著作,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六十一岁被任命为福建寿宁县的知县,在任四年,颇有*绩,曾编过当地的方志《寿宁待志》。到明末天下大乱,清兵入关,冯梦龙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从南下避兵祸的难民中收集材料,写成了《甲申纪事》、《中兴伟略》两部保存了珍贵历史资料的书。同时,冯梦龙也是通俗文学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

冯梦龙编选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宝库。这三部小说集相继辑成并刊刻于明代天启年间。"三言"各40篇,共篇,约三分之一是宋元话本,三分之二是明代拟话本。冯梦龙在小说、戏曲、文艺理论上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张旭(年~年)

籍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史称“草圣,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喜欢饮酒,世称“张颠”。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张旭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主要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等。值得一提的是,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在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草圣"。比如: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杜甫:"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韩愈:"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神,不可端睨。"

苏轼称张旭《郎官石柱记》楷书:"作字简远,如晋宋人。"

*庭坚誉其楷书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

*锦祥对张旭称道:"草圣旭素,绝代双峰!"

九、吴大澂(年~年)

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清代官员、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作为苏州著名历史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有《说文古籀补》、《皇华纪程》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年,吴大澄与沙俄谈判。他据理力争,迫使沙俄重立土字碑、并对中国的出海权进行妥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虽不能共享,但中国船只可以借道出海,俄国不得阻止。吴大澄又设法延长谈判,迫使沙俄归还了黑顶子山地区(今吉林珲春敬信镇)。其战略眼光与爱国精神令后人称颂。

吴大澄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很有特色,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即平时书翰也常用工整精绝的篆字为之,规矩整齐,别有情致。

十、归有光(年1月6日~年2月7日)

籍贯: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

杰出影响力: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字熙甫,又字开甫,世称“震川先生”。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但他参加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

嘉靖十九年(年),三十五岁的归有光参加南京乡试,受到主考官张治的欣赏,把他视为国士,称他是"贾(谊)、董(仲舒)再世",将其拔为第二名举人,期待归有光能更进一尺,早日成为进士。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以归有光的才学和声望,考取进士应是胜券在握了。在乡试高中的同年冬天,归有光雇上车马日夜兼程北上,准备应第二年的礼部会试。谁知这次会试竟是名落孙山。

归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贫,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居安亭期间,王氏治田四十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归有光名扬海内,连恃才居傲的徐渭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

王世贞最初因为文学观点与归有光相左而讨厌他,后来却又不得不佩服他,认为归有光可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

十一、翁同龢(年~年)

籍贯:江苏苏州常熟人

杰出影响力: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治家、书法艺术家。字叔平,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自隋朝开科考试至晚清的1年间,状元难计其数。然而,中国的历史却不是在学术考试中获取高功名的状元们书写的。在状元们纷纷被历史的烟尘掩埋的时候,有限的几位状元,却为后代留下了显赫的历史功绩,而翁同龢就是其中的一个。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畅溶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

值得一提的是,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此案可谓晚清中国狱讼、法制体系自我完善的典型。而翁同龢忠于职责、为平民平反的职业精神,也可谓一代帝师应有的风范。

十二、沈德潜(年12月24日~年10月6日)

籍贯:江苏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清代大臣、诗人、著名学者。字碻士,号归愚。沈德潜作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沈德潜代表作品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乾隆元年(年),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年)以六十七岁高龄得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帝喜其诗才,称其"江南老名士"。历任侍读、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乾隆十四年(年)升礼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年)加礼部尚书衔,乾隆三十年(年),封光禄大夫、太子太傅。

乾隆三十四年(年)病逝,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què)。后因卷入徐述夔案,遭罢祠夺官。

作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沈德潜年轻时曾受业于叶燮,他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叶燮的影响,但不能继承叶燮理论中的积极因素。他论诗的宗旨,主要见于所著《说诗晬语》和他所编的《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沈德潜强调诗为封建*治服务,《说诗晬语》开头就说:"诗之为道,可以理性情,善伦物,感*神,设教邦国,应对诸侯,用如此其重也。。

乾隆给了沈德潜极高的礼遇,官职由少詹事升詹事,再升值书房副总裁,八十多岁退休以后,还封给礼部尚书衔,甚至到了九十岁还晋阶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而且沈德潜年老归乡后,乾隆多次下江南,几乎每次都要他来陪护,都要唱和几首诗。乾隆十六年,乾隆游幸江南,沈德潜赶到清江浦迎驾,乾隆赐诗曰:"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文人做到此般程度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罢。

从67岁中进士到97岁离世,沈德潜在他人生最后30年里风光无限,但他死后10年(乾隆四十四年)即被夺去赠官,罢祠削谥,并遭仆碑之辱,究其原因也是因诗而得祸,他被卷进了两起文字狱案。乾隆二十六年,沈德潜将自己编好的《国朝诗别裁集》呈送给乾隆,请求为之作序。乾隆看了这部诗选后,感到很不愉快,他对沈德潜把钱谦益的诗放在首位表示不满,他认为钱谦益是个有才无行的文人。

沈老名士死后没有保住名节,骸骨都不得安宁,其真正的缘由肯定不是这种牵强附会的罪过,还是跟那倒霉的诗有关。用乾隆的话来说,就是,"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

十三、张凤翼(年—年)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张凤翼,字伯起,号灵虚,别署灵墟先生、冷然居士,,与弟燕翼、献翼并有才名,时人号为“三张”。张凤翼能诗亦工琵琶,曾与其子同演高明琵琶记。曾为施耐庵水滸传作序,开中国知识分子为虚构小说写序之先,对水滸传之各种版本亦颇有批评。张凤翼的诗文有《处实堂集》八卷,及《梦占类考》、《海内名家工画能事》、《文选纂注》、《四书句解》、《瑞兰阁景行录》、《清河逸事》、《自订年谱》、《国朝诗管花集》等;另有《敲月轩词稿》,久已散佚。

十四、冯桂芬(年~年)

籍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字林一,号景亭。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两淮盐法志》、《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十六卷、《弧矢算术乞田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显志堂诗文集》十二卷、《使粤行记》、《两淮盐法志》等书。

冯桂芬自幼善于写骈文,未作官时,已经名重江南。他平生好读书,从未荒废学业。中年后,他致力于古文辞。学习各种经说,师宗汉代儒家,也以宋代儒家为老师。除经史外,冯桂芬对其他书也无所不窥,凡天文、舆地、兵刑、盐铁、河漕等,全都细心研究,穷思极虑,探求本原,大有拨乱反正的志向。

冯桂芬的文学主张,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篱。主张"称心而言"。冯桂芬之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意义不单单只是"求西学、思变法"的一脉相承,而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冯桂芬"惟善是从"的思想根基于中国文化中的见贤思齐、刚健有为的传统,是从中国文化本土生长出来的、可以导致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极其宝贵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他擅长于书法,以篆书、隶书著称于世,尤其精于隶书。冯桂芬人品方正,举止严肃,清心寡欲,摒弃安逸。入朝为官初期,林则徐在江苏做巡抚,就看重冯桂芬,认为他是国家的人才。在林则徐编辑西北水利的书籍时,冯桂芬参与编校工作。他曾经辅佐陶澍,以及作李鸿章的幕僚;建立会防局,调和中外,处于清王朝内外交困之际,冯桂芬是最富治世之才的学者之一。

十五、张大复(约年~年)

籍贯:苏州昆山兴贤里片玉坊人

杰出影响力: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声律家。字元长,自号病居士。他的文章被誉为“震川(同乡归有光字)后一大家”。陈眉公在《梅花草堂笔谈》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元长贫而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买书而好读异书,老不能徇世而好经世,盖古者狷侠之流。读其书可以知其人也。”张大复有《嘘云轩文字》、《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等主要著作。

张大复壮岁曾游历名山大川。初患青光眼,凭微弱的视力坚持写作、教书。原本家底殷实,因请江湖游医铁鞋道人医治眼疾,典卖祖传字画、良田,但越来越重,至40岁失明。一度还患有偏头痛、伤寒、肺炎等疾。除了短时间在朋友的衙署里担任幕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让人记录整理除了名著《梅花草堂笔谈》,记下自己设馆、作幕、出游的见闻,包括著名人物的言行、家乡风土人情、灾荒与兵寇、水利沿革以及昆曲的兴起与发展等。

他还完成了《嘘云轩文字》、《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张氏先世纪略》等著作。张大复是一个博学多识的读书人,为人旷达,兴趣独特,偏又贫穷多病。恰如他的好友陈继儒在《梅花草堂笔谈》序言所说:"元长贫不能享客而好客,不能买书而好读书,老不能询世而好经世,盖古者狷狭之流,读其书可以知其人矣"。困顿地生活在晚明时期的张大复,向往精神自适的生活,追求生活情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最理想的人生是:"一卷书,一尘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骏马,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梦,一爱妾,一片石,一轮月,逍遥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处名山,随缘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随我一场也。"事实上,他的理想无一不停留在纸上。

十六、徐祯卿(年~年)

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

杰出影响力:徐祯卿是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在文学流派上,徐祯卿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是当之无愧的。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十七、陆探微

籍贯: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南朝刘宋时期画家,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在中国画史上,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

陆探微是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活动于5世纪中后期,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兼工蝉雀、马匹、木屋,亦写山水草木。宋明帝(~)时常任侍从,多为宫廷贵族写照,"丹青之妙、最推工者"。

南齐理论家谢赫首先给予陆探微绘画至高的赞誉,称其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

十八、叶圣陶(年~年)

籍贯: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等。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

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年出版。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十九、俞平伯(年1月8日~年10月15日)

籍贯:江苏苏州

杰出影响力: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是著名的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俞平伯作为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品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红楼梦辩》等。

俞平伯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参加中国革命民主同盟、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与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俞平伯积极响应,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曾参加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提倡"诗的平民化"。

俞平伯主要著述有《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冬夜》《古槐书屋问》《古槐梦遇》《读词偶得》《清词释》《西还》《忆》《雪朝》《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全集》。

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占其学术研究的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著作的数量上,更体现在其学术价值上。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在其学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红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俞平伯关于新诗的理论与评论曾在当时乃至中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十、叶至善(年4月24日~6年3月4日)

籍贯:江苏苏州人

杰出影响力:中国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曾任开明书店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届副理事长,民进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顾问等职务。曾主持编辑《旅行家》和《我们爱科学》杂志。

叶至善是中国著名的少儿科普作家、优秀编辑、优秀出版工作者。他主持少儿刊物如图书的编辑工作的五十多年中,为少年儿童写了大量优秀科普文章和图书。其中科学家传记小说《梦魇》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二等奖。《竖鸡蛋和别的故事》获上海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科普作品荣誉奖。除此之外他还曾参与策划编辑了《少年百科丛书》、责编了《叶圣陶集》二十五卷本。著作有:《未必佳集》《古诗词新唱》《诗人的心》《我是编辑》和即将出版的《科普杂拌儿》《父亲的希望》等。

基于叶至善对少儿科普工作和编辑出版工作的贡献。宋庆龄开创的中国福利会向他颁发了妇幼事业的最高奖《梓书奖》。他还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的首届《伯乐奖》的获得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杰地灵之地苏州,20个杰出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