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桐城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西部文明播报
TUhjnbcbe - 2024/4/24 17:38:00

图为王聚宝在摘雪桃。

“小康社会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从“一无所有”的贫困户摇身变为“农场主”的王聚宝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6月16日上午,笔者在桐城市龙腾街道白马社区的秋霖农场看到,王聚宝与申卫分夫妻正在打草喂鱼、采摘鲜桃,不知疲倦地用努力和汗水铸造着属于他们的“农场梦”。

“过去,我们家有三愁:愁母亲无人料理、愁两女无人照看、愁打零工收入太少。”谈到以前步履维艰的日子,王聚宝无限感慨。

现年36岁的王聚宝,幼年父亲去世,是今年59岁的母亲胡爱姑含辛茹苦一手拉扯成人。到了谈婚论嫁时,年长王聚宝一岁的贵州姑娘申卫分常来村里走亲戚,对王聚宝的憨厚朴实、稳重可靠知根知底,不嫌家贫主动嫁给王聚宝。婚后生育二女正在读初中或小学。日月虽平淡,但5口之家其乐融融。然而命运多舛,母亲胡爱姑由于早年生活与劳动的艰辛,患上重度精神残疾,且视力、听力一级残疾。由于母亲长期需要人照看,两个女儿尚小,王聚宝夫妻俩不能外出,仅靠着几亩薄地为生。夫妻俩一年四季在黄土地里刨弄,也仅仅够家人糊口。为增加收入,王聚宝与申卫分还抢着农闲时到处打短工,却依然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图为王聚宝抛草喂鱼。

年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标准,王聚宝被桐城市龙腾街道桃园社区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街道和社区扶贫干部给他送来了许多民生工程好政策:申办医疗服务证,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夫妻俩及母亲每人每年元养老保险费由政府代缴;胡爱姑每年享受重度残疾人各项补助元;每年产业扶贫补贴资金元;两个女儿享受教育扶贫“两免”政策……一贯勤劳务实的王聚宝成了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脸上挂不住心里很不好受,但这是党和政府给他家送来的“及时雨”呀!

“‘穷帽子’要摘彻底,光靠政策支持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得自力更生。”王聚宝十分自信地对笔者说,“我们自己有手有脚,要靠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勤劳致富。”凡事只要肯琢磨,方法总比困难多。年,在帮扶人和社区的帮助下,王聚宝申请到5万元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到居家不远的白马社区承包荒山80亩。60亩挖塘养鱼,20亩种植葡萄、桃梨等特色果树。王聚宝由于文化低,又是初次从事种植果树与养鱼,他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动到其他的农场参观学习,王聚宝很快总结出葡萄等果木栽培技术。当年鱼果就获得丰收,养鱼收入12万元、水果收入2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感党恩,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脱了贫、致了富。既然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努力向前跑。我们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双手,把生活越过越好。”王聚宝的话语真诚而坚定。王聚宝的家就在城郊,建筑工程项目多,吊车“吃香”。年他利用手头积蓄和向亲朋举债共60万元购买一台吊车,每月开出万元薪金聘请一名吊车司机,自己每天到各建筑工地揽吊车活干,每年纯利润16万元。王聚宝知福、惜福,更知恩、感恩,在日子越过越好之时,他时刻牢记“先富帮带后富”的使命,常年聘请胡金明与胡爱秀二人帮助管理农场,每人每年挣薪金4万元。还有农场每年季节性用工至少6人,他优先考虑周围的脱贫户,每人每年可挣薪金2万元。

脱贫只是小目标,如何顺利致富奔小康才是大梦想。“鱼病靠防,果树虫害靠治。我的农场规模不大,一切都刚刚起步,资源、经验都还在不断地摸索中。”王聚宝深有感触地说,“如果风浪真来了,我们这艘小船还是有些招架不住。下一步我继续流转土地将自己的农场扩大规模,建成集垂钓、采摘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吸纳更多村民就近务工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出把力!”

王聚宝抹了一把汗,感慨地说:“只要能够发家致富,把日子过得更好,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这些鲜桃还有鱼都卖出去的话加上吊车租赁收入,今年会比去年强!”王聚宝数说着从进入贫困户到顺利脱贫这八年的变化,憨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刘敏孙传银摄)

作者/来源:美好安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桐城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西部文明播报